│緣起│ 臺北醫學大學反思寫作中心
有見反思能力是經驗學習的基礎,是醫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臺北醫學大學於95年度起操作反思寫作融入大一大二的通識課程,陸續發展反思寫作融入必選修的經典閱讀課程,協助學生掌握反思寫作這個學習工具,並給與結構化的書寫引導,為學生的反思能力奠基;後來進一步發展藝術實作與反思並重的覺察力訓練課群,培養學生行動中的反思力;並將反思寫作融入行動/問題解決導向課程及服務學習課程中,深化學生行動後的反思能力。100年度開始,將反思教學擴及高年級的專業課程中,發展臨床實習人文反思及臨床技術反思教學等教學模式。102年籌備,翌年成立反思寫作中心,整合本校跨院師資,度成立反思寫作中心,專務:(1)理論研究、(2)教學模式研發、(3)師資及助理培訓、(4)校內外教育推廣的工作。
│耕耘│ 北二區反思寫作推廣計畫各期工作重點
立基以上教學研發經驗,北醫大受教育部北二區教學資源中心之委託,辦理跨校反思寫作教學的推廣(歷時四年),曾執行三期計畫。
(一)第一期:反思寫作教學的應用推廣與發展計畫(102.06.01-104.07.31)
以臺北醫學大學的反思寫作中心擔任反思寫作教學的諮詢角色,協助北二區夥伴學校在各校推動反思寫作。由夥伴學校選定種子教師參與本計畫,透過「反思寫作融入課程教學發展計畫」的補助,在各校執行反思寫作先導課程的教學實驗,發展具各校特色的課程模式,並建立各校未來的推動機制。期間由北醫反思寫作中心提供種子教師的培訓、課程規劃諮詢、反思寫作教學行動研究教師學習社群的參與觀察、教學助理訓練等服務,共同建構聯合反思寫作平台,進行相關資源的共享、經驗的交換及共同發展各具特色的反思寫作教學。
(二)第二期:反思寫作教學的深化、推廣與教學模式研發計畫(104.08.01-105.12.31)
延續前期計畫,本計畫主要在協助北二區學校發展具各校本位特色的反思教學模式。執行策略有:1.舉辦教學研習活動:透過課程計畫徵件,推動反思教學,提供課程規劃諮詢與討論、提供教學助理培訓、期末成果發表等服務,促進各校交流。2.研發教學及學習成效評估模式:形構各校特色教學。3.組織跨校教學行動研究社群:定期舉辦讀書會,發展教學模式及深化反思教學。4.舉辦國際會議:借重國外反思寫作教學經驗,促進國際交流,精進反思寫作教學。
(三)第三期:反思寫作教學的生根與擴散計畫(106.02.01-106.12.31)
持續過去有關反思寫作教學的跨校共學/共創經驗,支持各校的種子教師展開以校為本位的生根發展及跨域共學的擴散發展。(1)以校為本的生根發展:主要在支持反思寫作教學種子教師進行校內反思寫作教學的?貫性發展,將反思寫作教學融入通識與專業課程,提供學生持續的反思學習環境。(2)跨校共學的擴散發展:主要在鼓勵已發展或擬發展校特色反思教學模式的學校,透過組織跨校及跨域教師學習社群的方式,進行主題式的反思教學模式之共學/共創,促進反思教學在跨校間的擴展。
│收穫│ 整體計畫亮點成果
(一)反思寫作教學深入其他學校,並做跨區推廣
本計畫由跨校教師參與反思教學研發,共有13校34位老師參與,開發20類教學模式,其列如下:
第一期即跨區參與本計畫的玄奘大學張貴傑老師,已將反思寫作教學列入該校教學卓越計畫的發展項目之一,作全校性的推廣,並在桃竹苗地區就近另組織反思寫作教學教師成長社群,進行跨區的反思教學推廣。
(二)組織反思寫作教師學習社群,持續精進發展
參與本計畫之教師,在長期互動下形成共同的教學議題,共組讀書會發展敘事與反思教學,教師社群成果如下:華梵大學王惠雯教授通過104年北二區跨校教師社群的補助,成立反思寫作教學研究發展成長社群。於104年12月-106年3月,共舉辦12場敘事理論及技術學習理論讀書會,以深化教師對「敘事」作為一種具體思維的理解,及了解技術習得的過程。共讀的書籍有:
● Ricœur,Paul, trans. McLaughlin ,Kathleen and Pellauer ,David (1984). Time and Narrative, 1 vol.,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aron, R. (2006).Narrative medicine: Honoring the stories of illnes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Benjamin ,Walter, 林志明譯(1998)。《說故事的人》,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
|
|
|
反思寫作教學教師成長社群,導讀-呂格爾的時間與敘事一書。 |
|
反思寫作教學教師成長社群,導讀:Roland Barthes “Introduction to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Narratives” Music, Image, Text, trans. Stephen Heath (New York, 1977) |
臺北醫學大學何淑娟、林文琪老師也獲教育部105年度及106年度專業知能融入敘事力之新創群組課程計畫補助。
(三)舉辦以反思教學為主題學術研討會,深化教學
參與本計畫教師也開始進行教學研究,以深化教學及進行成效評估,並於105年11月19日舉行國內第一場以反思教學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第二場將於106年11月24日舉行。
(四)邀請國外學者主持反思教學工作坊,促進國際交流
在本計畫的挹注下,共舉辦二次國際反思教學工作坊,邀請國外專家學者擔任主持人,與國內從事反思教學之教師進行深度的對話,促進雙方的互動與了解。
第一場於104年6月10日和19日,邀請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法學院學習中心教授Dominic Fitzsimmons來臺分享澳洲大學反思寫作教學概況,以及其個人的教學經驗。Fitzsimmons教授在兩日的工作坊中,從反思寫作的概念說明,到反思寫作融入專業學習,由淺入深、由廣泛到專精地介紹反思寫作教學的各種模式,透過與臺灣教師的對話,瞭解不同國家與文化的教學處境,一同探索反思寫作教學的侷限與可能,同時,由於此次工作坊的接觸,也開啟未來臺澳雙方教學研究合作的契機。
|
第一天研討會議程
|
|
第二天研討會議程
|
|
|
|
研討會報到處 |
|
研討會現場 |
第二場於105年10月21-22日,邀請澳洲新英格蘭大學教育學院Prof. Phan 主持,系統地從教學理論、教學研究及教學應用三個層面,一一介紹:包含「正向心理學、幸福感、與動機」、「優化學習的重要性與最佳成就」、「反思的重要性:理論與研究發展」、「反思性思考:相關議題討論」、「跨文化研究發展:以Mindfulness為例」等主題,協助關心反思寫作教學的老師們深化理論基礎,發展教學研究設計及落實教學應用,讓教學實踐者也能成為教學的研究者,發展教學行動研究,促進教學專業化發展。
|
研討會兩日議程
|
|
|
|
林文琪主任主講反思寫作發展史簡介 |
|
研討會現場 |
│發展│ 反思寫作在各校的深耕與展望
在教育部北二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的支持之下,歷經四年跨校教師的共學共創,反思寫作教學除了於臺北醫學大學發展,也在華梵大學、大同大學、馬偕醫學院,以及跨區參與本計畫的玄奘大學及長庚技術學院等學校以群組的方式生根擴散,發展出各具特色的校本位反思教學。以下謹展示各校反思寫作教學團隊的現況及未來展望。
臺北醫學大學
華梵大學
大同大學
馬偕醫學院
玄奘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