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反思教學的課程──臺灣文學
課程教師:胡蘊玉 助理教授
任職單位: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學術專長領域:臺灣文學、當代小說、族群研究、文學創作
通訊:aki@gms.nppu.edu.tw
-操作反思寫作融入課程的心路歷程-
著手「反思寫作」
基於本課程固定都開在通識,屬於單學期選修課程,經常在規劃課程時,很苦惱無法與同學有較緊密的互動以及好好認識同學。學習評估的方式,先前主要都設定為筆試模式進行,以方便對於大班的管理。但缺點即為,課堂師生互動不夠,同學對課程內容的接收與涵攝在筆試的制式填答裡,是看不見個人差異、熱情與感受的。
經過反思中心之前幾次的舉行研習會、以及計畫主持林文琪老師的用心分享與推動,進而興起嘗試改變的念頭。希望透過反思寫作的執行,可以增加師生互動,也可以提升同學修習文學課的閱讀與寫作能力,重要的是對事物現象之反思能力。
操作微調
一開始執行這項反思寫作,採較為寬鬆的作業規定,希望同學不要被制式框架限制創意。寫作之時,完全按照規定項目制式填寫,像填公文或是問卷一樣,沒有情感。那文學課的重要後來發現完全開放寫作模式的缺點是,有些同學可以寫的洋洋灑灑心情小品,但是通篇看不見與課程連結性與影響。換句話說,就是課程歸課程,心情歸心情。如果只是這樣,就失去了「課堂反思」的意義。
後來決定稍做框架規範,用以指引同學寫作方式與方向。也就是在呈現時可以內容能呼應到課程內容,又能自我提問、抒發感受、修練寫作技巧等。並且,更為重要的是,同學會發現自己更為認識理解自己的想法為何?由何而來?不能理解或認同的觀念是什麼?以及對週遭、對不同族群、階層、文化等等的認識與態度為何?
每個學期進行三次的反思寫作批改,雖然耗費極龐大的時間,但是當我在課堂看到每個同學時,腦海就浮現他在反思裡提到的內容、感受與想法,對同學的認識與理解就豐富而溫暖了起來。同學也會非常驚奇老師真的認得他、重視他在反思分享了什麼!一個精彩的互動就此開始。每一個異質的存在都這樣美好、閃閃發光!這是沒有反思交流前,我們彼此看不到的內在啊。
當前反思寫作的目標
連續四個學期,都在課程裡導入反思寫作的目的,在於我非常認同也喜歡透過這樣的書寫與交流來跟同學互動,同學也能在這個過程裡,發現自己的能力與限制。師生都能在這項寫作活動中互相成長、認識彼此與世界。
底下引用我自己在1041學期MY2班版上,回覆全體同學的第一次反思建議:
關於反思,給大家的建議如下:
1.組織化結構
挺多同學都不分段,一口氣到底。這樣會失焦,重點不容易清楚。大家要注意這點。(講話也會停頓、換氣啊...怎麼寫起反思,一鼓作氣到底....)可以把「課程學習」、「感受」、「課後延伸行動」分開來。延伸行動,可以是閱讀,用腳親自踏查、用手查「關鍵字」資料、跑一趟圖書館找書,或者是生活中發現線索、瞭解事件、認識作家...扣回來課堂主題...繼續思索…
2.訓練書寫與順暢度
這個作業有一半是「寫作」。寫作是訓練把概念轉化為文字,把想法清楚的陳述。當然,進階的話就要講得好、講得到位、講得生動、講得讓人不忍移開視線......這是有方式有技巧的。
3.發揮創意與新意
其實反思寫作可以運用到人生啊!不管是寫情書、求職履歷、專案提報、計畫申請....各式各樣的表現,你一定要讓自己可以突圍,衝出那些其它競爭者(也許是情敵)的包圍,讓自己被看見、聽見。...創意,是一個高招!高手才會的。屠龍劍一出,就能為自己開拓一條路來。...但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啊!(所以要大家交流互相觀摩,用意在此)
4.最後要引用何春蕤的文字,再一次強調反思寫作的重要與意義。『每一回書寫都是重新思考(reconceptualize)或重新敘述(re-narrate)。寫作不是以透明的語言工具乘載我們已有的思考,而是以實體的語言在每一刻建構、框架我們的認知與表達。在這個前提之下,作文課程的本質徹底更新了,寫一篇作文不再是把腦中既存的看法記下來,寫一篇大綱也不再是濃縮資料,列舉呈現而已,改寫(edit)更不是文字的潤飾、篇章的移位;事實上,在寫作過程中的每一步驟都牽涉到觀點的改變,思考的重塑。』(何春蕤,口述與書寫—一個理論的再思,中外文學1990. 19:2=218. ,頁77)
-教學目標與課程內容-
本臺灣文學作為通識之人文通識課程,期許這門課不僅能讓同學接觸與認識所謂臺灣的文學,更希望同學能將此課程內容內化與深入生活。「反思寫作」的導入,既希望同學去思考此間關係也應感受作品與生活間的互攝相關性。讓學習與生活同步,課堂與日常併聯。也透過反思寫作之練習,修為自身與鍛鍊文字表達、書寫方法等同步改造。首先:
1. 本課程將帶領學生掌握我們的文學面貌。不僅是在地的發生,更關乎當下的本土性、特質性與時間過程。無論是人事物的更替,或者文壇上的主流面貌嬗變,都需要在閱讀與比較中認識與理解。
2. 本課程將幫助學生培養文學閱讀、詮釋能力以及基本的關懷、同情與理解精神以增進對人的敏感與柔軟彈性。本課程將挑選主題式的異質文本,展開多樣的閱讀討論活動。
3. 本課程將以導論方式介紹時代背景與作品面貌,導引同學理解此間的相關性,並透過自行搜尋相關文件、事例為証據來回答自我如何觀看這些問題。若設身處地置換身份,那自我將會如何與時代對話。
4. 當學生面對相互矛盾或衝突的問題,本課程將鼓勵他們直接面對「何以困惑或反對」、彼此討論與尋找相關資料,(也許是新聞事件、紀錄片、戲劇、照片影像、社會運動等等)進一步感受這些問題或立場不同位置者的感受與難題。
5. 透過文本的閱讀,在課堂進行主題討論。理解文學文本的過程,也回溯文本發生的年代。透過對社會脈絡的探索,進一步理解當中的對話可能性。
6. 本課程會以討論與反思作業促進學生在此門課裡的想法與成長。
-教學反思-
無論師生每次面對反思寫作,都是一種學習與成長經驗。學生展現不同的思考方式、寫作方式、表達方式,對教師而言,都是極其珍貴的與同學內心對話的機緣。本人堅持以「手寫紙本」進行此項寫作,在於希望透過慢速的書寫,同學與教師都能感受與發現自己的想法、情感與轉變。
經過四個學期(1041、1042、1051、1052)的反思寫作過程,發現師生對此純手工打造的反思寫作,都有很大的益處。同學比較肯靜心好好分析自己的內心思考,也會與教師有較多深層、心靈對話。對教師而言,不僅能更理解不同的學習反應與聲音,也能好好認識每一位同學以及不同世代的想法與情感。師生間的對話與情感,因而開展出無限可能。
唯獨,面對60人(或以上)的大班課,每回收集反思寫作時,教師必須花費極為龐大的時間一一批閱。但伴隨漫長的批閱時間而來的,卻是非常豐富、有趣多元的課程回饋、學習成長、發生感情與理性探索。這也是學期評核方式或學期評鑑的量化分數所收集不到、達到不了的最珍貴的收穫。
【反思寫作融入課程資訊】北醫通識「臺灣文學」
-融入反思寫作的目的-
而目前我在課程中融入反思寫作的目的,主要是進行通識與專業課程的連結與對話,在這幾期的反思寫作融入課程的實際執行中,我由單一課程的執行,到國語文能力表達課群的共同執行,再到尋找專業教師的共同反思,我深切感受到,反思寫作對於學生未來自主學習的助益,與教師對於課程授課內容的改善及記錄,都留下非常重要的歷程。
因此,在目前反思寫作融入通識與專業課程的連結中,我依然期待反思寫作帶給教師與學生課程的美好經驗與自我覺察的學習歷程,都得以藉由反思寫作不斷的修正與進步。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臺灣文學」課程教學進度-
-反思寫作之作業規畫-
基本上,本課程的反思寫作只給三大框架提供參考,也可自行發揮不限於此。
1. 記錄該週課程的關鍵內容。(但不可淪於抄課堂PPT)
2. 記錄在課堂上的理解與體會。(不只是當下,也包括課後回想與檢視生活)
3. 付諸行動的延伸。(可包括改變對日常生活或周遭人們的態度、看法、理解)或是因課題而引發興趣,進一步試圖探索而去尋找相關主題書、搜尋相關議題等行動。
4. 直接想到什麼都可以寫,先記錄下來,再回頭檢視為什麼想到這些?(練習寫作先學會下筆,然後再修改)
另外,
1. 請自行準備A4專用筆記本。
2. 課堂會自動分組,每次繳交反思前,務必將寫作本與兩位組員交換、交流、互相回饋寫下a.驚艷之處、b.建議、提問或對話,並簽名負責。(每次交流對象不得重複)不符規定會被退件。
3. 一律手寫。不得以電腦打字。(透過書寫慢速,才得以真正檢視自己想法)。
-反思寫作相關教學規畫-
反思寫作融入課程中的相關配套教學規劃下:
1. 最短篇的示範閱讀,提供詮釋的可能性與需遵守的要件。
2. 安排相關短片於課堂集體觀賞與討論,激發想像力、觀察力。
3. 以十年為範圍,將各年代的政經社文背景融為背景主題式介紹。也開放同學補充或尋找當時的關鍵事件與代表事物。
4. 每回的反思寫作,都挑選其中成果優秀的同學拍照或掃描上傳內容到MY2,與大家交流、分享。
5. 教師承諾全班同學每篇都一定會花時間、用感情看,並給予回饋文字。也請大家務必用心。(本課程無教學助理編制)
-教學互動──臺灣文學反思之答客問-
1. 同學問Q:如果是跟「臺灣文學」相關但不一定是課堂裡的內容也可以寫進反思嗎?比如說本週讀了某作品的心得。另外反思中分享和內容相關的自己的作品(新詩)也可以嗎?
A:可以。但也希望可以有連結,會更好。像是當你閱讀時,啟動了什麼樣的閱讀方法?或是當你反思時,覺得可以回應到課堂或主題所進行的相關延伸...輕輕的一個反思,就可以將兩者結合啦。自己的作品,當你寫完後,有沒有改變對自己作品「異於以往」的分析或詮釋?你可以找出或感受到嗎?
2. 同學問Q:可以寫平時看的,除了指定的文章的筆記感受嗎?
A:可以。希望經過課堂的影響,會讓你對平日所看的東西,多了一些不同的改變。重點是,你發現了差別或連結是什麼。
-推薦優良作業-
(1052)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 蘇○閔同學。
每回書寫都很澄淨的面對自己的學習、經驗與感受,並能從中梳理出屬於當下的探求。並養成每週都預留反思時間,找到適合思考與書寫的場所,也找到靜心面對自我內心與生活記憶的美好時光。從整學期的反思寫作內容裡,不但能看到課程對他的啟發與影響,也看見他自己透過學習與體會的歷程與進展,以及面對大學生活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