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反思教學的課程──古琴與哲學實踐

 

  課程教師:林文琪  教授
  任職單位: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學術專長領域:哲學
  反思寫作教學專長:反思寫作融入課程規畫諮詢、反思寫作教學引導、藝術實作與反思並重的教學、
                                技術反思教學、敘事化反思教學、
身體化反思教學
  通訊:
winkey@tmu.edu.tw

 



-操作反思寫作融入課程的心路歷程-
 

      「古琴與哲學實踐」課程是我自952學期(2007)開始發展藝術實作與反思並重教學的第一門實驗課程,也是北醫嘗試在經典閱讀課程中融入反思寫作的教學實驗課程。然而所以會將反思寫作融入本課程,主要是在回歸「不離禮儀而言其義」、實踐與反思並重的傳統禮學。
 

     課程中安排同學彈古琴,並不是要培養演奏家,而只是把古琴藝術當作一個媒介,透過古琴的演習經營以琴反身,由技入道的哲學實踐經驗;課程中安排<樂記>經典導讀,不是吊書袋式的考證訓詁,而是導向古琴演習經驗的理論反思。「反思」對本課程的學習者而言,是學習者所以能以琴反身,由技入道的轉化樞紐,「反思」是本課程學習者將理論與經驗聯結的關鍵,簡單地說,為了將這門課程導向作為自我技術的哲學實踐,必然重視反思;而文字書寫是促進深刻思考的媒介,所以反思寫作這個學習工具對本課程而言,是促進學習者真正走向哲學實踐的方便法門。

 

 

-教學目標與課程內容-
 

一)教學目標
 

       古琴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古代儒學側重古琴作為樂教的功能,以為學古琴不是為了「悅心」,不是為了追求娛樂,而是為了「儀節」人的身心,發揮「導神養氣」、「御邪僻」、「防心淫」、「修身理性」以達到身心「和平」、「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的理想狀態。簡言之,琴學是古代文人的通識教育,一種協助文人身心全面開發的自我教養活動,一種致力於身心活動狀態改善的身體訓練,一種追求人與已、人與人、人與環境和諧互動的美學實踐,或可說琴學是一種通過藝術(through and in arts)的倫理行動教育,一種在古琴的操演中,自我探索、自我調整以達身心平和狀態的自我教養。
 

       本課程有關古琴的學習,並不是「Learning about art」的規畫,而是「Learning through and in arts」的規畫,採取藝術實作與美學理並重的模式進行,不僅教授雅樂舞與古琴藝術的操演,並配合中國禮學(倫理與美學)的探究,不僅提高了藝術展演課程的知識承載度,同時導向一種「行動學習」,一種在「藝術行動」中的學習,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彈奏古琴時的身體動作,反思自己彈奏古琴的藝術行動,透過改變自己對古琴藝術行動的理解,進而調整自己參與古琴藝術的態度與行動,使學生更能落實古琴作為身體美學或是哲學實踐的意義。

 


(二)課程內容
 

       這門課程分成兩個部分,一個小時鼓琴,另一個小時是中國美學的重要文獻<樂記>的經典導讀。古琴技術由李楓老師主授,我負責整個課程的規畫及經典導讀。
 

1.鼓琴教學:導向自我教養的哲學實踐
 

       本課程是依照古代禮樂教化的教學理念來的規畫課程,因此課程中的古琴技術教學,並不只是學習一樣樂器而已,而是一種自我教養的實踐活動。本課程的古琴技術教學,是從身體訓練開始,學習如何以傳統儒家雅樂舞所揭示的理想動作原則(內觀、整體放鬆、局部用力、力量釋放到末端)來彈古琴、與古琴互動。
 

       古代琴家強調彈古琴的時候要「如對長者」,本課程鼓琴技法的演習,主要是在引導學習者,透過古琴實作內化編碼在古琴技法中恭敬的動作模式,並透過持續的練習養成習慣,形成身體記憶,遷移到日常的行住坐臥中,實現自教養的哲學實踐。

 


2.經典閱讀:解釋自身經驗的理論反思
 

      依照古代的禮樂教化教學構想,不僅只有動作訓練而已,還有「不離禮儀而言其義」的禮學反省,所以本課程 安排學習者反思自己彈奏古琴的經驗,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古琴實作的身體實踐經驗,除了描述身體實踐經驗,並且分析它、探討為什麼如此操作的問題;學生有了問題意識後,再導入琴論及<樂記>的導讀,提供一種可能的解釋。簡言之,本課程中的經典閱讀,不是空談理論,而是為了解釋自身經驗的理論反思。

 

 

                                                  

                                                             古琴實作課堂實況                                                                    經典閱讀與討論

 

 

-教學反思-
 

        總結來說,這門課程作為古琴課程,不只是教導如何彈奏古琴的技法而已,更希望引導同學反思自己彈奏古琴的身體經驗──以琴反身;並且經由反思古琴技術實作的身體經驗,透過身體技術的描述與分析,發展對自己身體動勢的覺察與理解的實踐之知,即行而掌握在身體實踐中展現的動態──由技入道。從「以琴反身」到「由技入道」,反思是學習者自我轉化的媒介,反思寫作是促進學生自我轉化的學習工具。個人覺得本課程若沒有反思寫作的融入,古琴作為哲學實踐的課程精神將無法完全的展現出來。而經典閱讀則是針對切身的身體化理解,發展理論化理解與論述的教學引導。這門課完全走經驗學習,實踐與反思並重的路徑。

 

 


【反思寫作融入課程資訊】臺北醫學大學「古琴與哲學實踐」

 

-「古琴與哲學實踐」教學進度-

 

 

-反思寫作之作業規畫-

 (一)結構化反思引導的表格及期末學習檔案自評互評表

       以下是952學期(2007年)開始操作的反思寫作時所用的結構化反思表格,主要是根據反思五個層次(Bain et al, 1999)所做的規畫,引導學生描述外邰事件,描述自己的反應及進行自身反應的解釋。配合反思寫作,並操作檔案教學,於期末進行學習檔案自評與多元的互評。

 

◎結構化反思表格

◎學習檔案自評表

 

 

(二)強化自我導向學習的反思規畫

       以下是自2010年後,為了強化反思寫作的自主性,引導同學在未進行反思寫作教學前,先進行自由書寫,而後才進行反思寫作教學,探討如何寫及為何寫反思,並引導學生根據反思的五個層次,進行反思風格的自我分析,以了解自己書寫的風格;並教導學生提問式學習法,透過自我提問以深化反思。在反思寫作規畫上,因應本課程強化感性認識能力的教學目標,引導同學以講故事的方式去書寫自己的學習經驗,寫完學習故事後,再讀一次,下標題,爾後做自我提問練習。在檔案教學上,作並規畫了自主學習作業,及感性認識能力的自我評估尺規,也調整了學習檔案自評的引導。

 

◎自由書寫反思表格

 

◎自由書寫反思風自我分析

 

◎敘事反思與自我提問反思表格(第一版)

  • ◎敘事反思與自我提問反思表格(第二版)
  •  
  •  
  •  

 

  • ◎敘事反思與自我提問反思表格(第三版)
  •  
  •  

 

  • ◎自主學習規畫表
  • ◎學習檔案自評表修訂版
  •  
  •  

 

  •  

(三)強化課前書寫的反思表格

        2015年開始增加上課前的反思,隨著課程進度,規畫下週的課前書寫,或做課前閱讀、或請學生整理與下週主題相關的個人經驗,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經驗來學習,以協助學生將上課主題與自己的經驗相聯結。

 

◎課前書寫與提問練習反思表

 

 

 

-推薦優良作業-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系蘆良菊同學於1021學期修習「古琴與哲學實踐課程」,寫下課程反思寫作心得:
 

        雖然一開始寫反思只是因為課堂作業要求,也就乖乖聽話地去做,但一個學期下來,這樣傻傻的寫了幾次之後,漸漸的,能夠體會老師要求我們寫反思的目的,學校希望培養我們「反思」能力的目的。特別是透過製作這份期末學習檔案,在回顧自己過去幾個月來,每週的反思記錄時,我彷彿再次度過了一個學期,儘管是由我自身主觀的視角,但是在字裡行間,我捕捉到了許多至今早已遺忘,當下卻憾動我內心的感動,捕捉到許多當時閃過的靈感念頭,當時萌發的思考想法,原本都在時間的流逝中淡去,卻在每週被要求寫下的記錄中,意外而不意外地印下了自己的痕跡。到了學期末,反思的書寫不再只是作業要求,而是對於自己所經歷的時光的一種刻印,為了不讓時間就這樣流逝,為了將時間留下來的方式,利用文字,將內心無法立刻讓人聽見的澎湃實體化,將腦海中的起起伏伏烙印下來,讓未來的自己能夠有機會回味,並且從彷彿消逝的過去中學習、成長。